上海新茶资源:万亿GDP城市“十三五”消费报告:上海超越北京成消费第一城
万亿GDP城市“十三五”消费报告:上海超越北京成消费第一城,重庆突破万亿消费大关居第三
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上海、北京和重庆之外,谁是下一个万亿级消费中心城市?
“十三五”时期,消费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。
2020年全国统计公报显示,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.7%,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.8%,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.5%。
2020年,23个万亿GDP城市中,除了泉州、佛山和南通之外,其余20个万亿GDP城市,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50%。但是,消费的差异,拉大了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增长的落差上海新茶资源。
统计公报显示,2020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932.5亿元,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社零消费过1.5万亿的城市,这也使上海超越北京,成为我国消费第一大城市。
与此同时,天津社零消费从2015年的5257.28亿元下降到不足5000亿元(天津未公布2019年、2020年具体数据,按照2018年数据及增幅计算)。
扣除合并代管的因素,重庆、郑州成为“十三五”时期社零消费增速最快的万亿GDP城市,重庆成功突破社零消费万亿大关,成为我国第三个万亿社零消费城市。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“十三五”时期,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,中西部城市承接东部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,随之而来的劳动人口回流,推动了中西部城市消费的兴旺。
与工业可以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不同,消费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属性,排他性更为明显,这也使各个万亿GDP城市争夺地区、全国乃至全球消费中心的动力更足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各地在消费上的竞争无疑将更为激烈,在这背后,将是人口、品牌、口碑、消费便利度等一系列的竞争。
增幅最快4城均在中西部
“十三五”时期,中西部城市迎来消费的“跃升”。2015年到2020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最快的4个城市均位于中西部。
其中,合肥以57.73%的增速,位列23个万亿GDP城市之首,社零消费从2015年的2861.66亿元增长到4513.76亿元。成都以47.4%的“十三五”社零消费增速,位列23城市中的第4位。
在这背后,有合肥与成都当地居民消费的释放,也有通过互联网释放的消费潜力。以成都为例,根据2020年统计公报,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8.5亿元,比上年下降2.3%,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、餐饮收入增长14.5%、219.7%。
合肥合并巢湖,成都代管简阳,是促使两地社零消费增速较快的另外一个因素。如果不考虑合并代管产生的影响,重庆、郑州两个城市在“十三五”时期的社零消费增速最快。其中,郑州的社零消费从2015年的3294.7亿元上涨到2020年的5076.3亿元,成功“晋级”5千亿级消费城市。重庆的社零消费则从2015年的7667.59亿元上涨到2020年的11787.2亿元,成功“晋级”万亿级消费城市。
两地的社零消费在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增速均超过50%,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上海新茶网?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动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2019年,重庆城镇人口2086.99万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镇化率)为66.8%,比上年提高1.3个百分点。而2015年,重庆的城镇化率60.94%,在2015年-2019年4年间提升超过6%的城镇化率,远超其他万亿GDP城市的平均水平上海新茶工作室。
郑州的情况也类似,2015年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9.7%,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74.6%,4年间提升4.9%,增速也较快。
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,意味着大批人口从农村转到城镇,城市经济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他人提供,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同步增长。
与此同时,工业化的推进也带来了当地消费需求的增长爱上海官网。仍以重庆为例,重庆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,较高的工业增速带动了就业,拉动了消费。2020年,重庆全年工业增加值6990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5.3%,这一增速远超全国水平,我国2020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.4%。
随着更多的人口从工业化中受益,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较小,重庆2020年社零消费增长较为强劲,在全国社零消费同比下降3.9%的背景下,重庆增长1.3%。
除中西部城市之外,社零消费基数相对较低的青岛、福州、济南等城市,在“十三五”时期的社零消费增速也表现较好,这与这些城市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密切相关。这些城市对于消费下行的“抵抗力”也较强,在2020年均实现社零消费正增长。
以青岛为例,青岛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03.5亿元,增长1.5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83.7亿元,增长2.4%。社零消费增长一方面与当地人口增长有关,另一方面也与消费结构升级有关。2020年,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,青岛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0.4%,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.8%,汽车类增长3.6%。
三大城市群差异明显
2020年,23个万亿GDP城市中,一共有8个城市实现社零消费正增长,包括位于长三角的3个城市南京、上海和南通。其中,上海2020年社零消费增速0.50%,超过北京成为了“十三五”时期社零消费的总量第一名。
而在“十三五”时期,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社零消费增幅,也超越珠三角与京津冀上海品茶工作室。具体来看,南京、南通和苏州在2015年到2020年的社零消费增速均超过40%,杭州、宁波超过38%,上海、无锡超过36%,从常住人口的人均社零消费来看,南京、苏州、上海和杭州也排名23个城市前10名,消费强劲城市可谓“遍地开花”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爱上海龙凤419?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首先是因为长三角对国内消费的“辐射度”超过其他城市群。与珠三角外贸型经济占比更高不同,长三角城市群通过诸多电商平台,比如淘宝、拼多多等,对国内消费产生更明显的辐射。
其次,长三角内部的购物舒适度也较高,目前内部已经形成江沪浙“包邮区”,这一做法使本身不注重边界的网络消费也产生了梯度“便利性”,更有利于将当地的网络消费留在长三角爱上海同城论坛。
比如,2020年,南京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3亿元,同比增幅0.9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5个百分点。其中,网络零售额实现5440亿元,同比增长29%;直播网络(淘宝天猫)零售额为477亿元,同比增幅达77.4%。
另外,江沪浙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,上海、南京等城市早已提出打造品牌经济上海419论坛。比如,上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,继续办好“五五购物节”等促消费活动,大力发展线上消费、体验消费、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,做强首发经济、夜间经济、品牌经济,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,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、商业消费体验中心。
不过,珠三角也在加快发展消费的步伐。广东省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实施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,开展“粤贸全国”计划,积极开拓国内市场。广州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推动建设国际品牌聚集地、时尚潮流引领地、中国制造展示地、岭南文化传承地、消费创新策源地,以创新驱动、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。
和珠三角、长三角相比,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在“十三五”时期出现常住人口“缩水”,在2015年到2020年的社零消费增速为11.77%,天津更是成为“十三五”时期唯一一个社零消费负增长的万亿GDP城市。
谁是下个万亿级消费中心
目前来看,北京与上海作为全国社零消费最高的两个城市,在全国的顶尖消费中心地位不会动摇。但是,已经有更多城市加入到全国乃至国际消费中心的竞争之中。
根据2021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,23个万亿GDP城市中,15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或者国际网购消费中心,其中包括很多中西部城市。而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仅有9个城市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。
在国际消费中心之外,不少城市也提出要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和地区消费中心。比如,福州提出,建设消费中心城市,打造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。天津提出,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。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消费中心的争夺将更为激烈。
全国与区域消费中心的竞争将白热化,一是区域板块之间的竞争,二是区域内部的竞争。和工业生产可以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不同,距离过近的两个城市,在消费上很容易产生“虹吸效应”,其典型案例如北京之于天津,广州之于佛山。由于消费具备较高的排他性和地域性,未来区域中心的竞争将考验当地的网购便利度、交通便利度和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不同区域的辐射度。
国际消费中心的建设,重点在于国内品牌建设度及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力度。为此,多个地区提出打造免税店。比如,北京提出,优化布局免税店。上海提出,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。广州提出,推进广州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建设。
在上海、北京和重庆之外,谁是下一个万亿级消费中心城市?
从2020年数据看,广州有望率先冲刺,在20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,广州是唯一的9000亿级别的城市,达到9218.66亿元。深圳紧随其后,为8664.83亿元,成都为8118.5亿元。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这三地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,加上常住人口持续增长,具备较高的消费发展潜力,因为争夺人口就是争夺消费市场。
与此同时,此次新冠肺炎疫情,也使多个城市意识到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性,而快速增长的网络购物,也将成为促进各城市消费增长的利器。因此,在普通的网购之外,多个城市提出打造直播中心城市。此外,特色购物、旅游购物等也成为城市消费重要的竞争赛道。
上海新茶工作室微信